書名: 妄咎

作者: 煙貓與酒

評價: 4+‧大推

註解: 現言‧兄弟骨科‧約18萬字

工口: ☆☆

主角: 沈既拾‧溫讓

總結: 可能有雷點,但後半段的情感面表現驚艷。

簡介:

十七年前,溫讓十二歲,溫良四歲。

溫讓在往後十幾年的人生里都在悔恨,為什麼那家書店要將幼兒圖書單獨設在一個樓層,為什麼自己不抱著溫良一起上樓。

十七年前那個瓢潑大雨的傍晚,當他終於等雨勢漸緩,抱著新書跑回家,溫良不在家裡,不在任何他和父母能找到的地方。

他把溫良弄丟了。

他的親弟弟,溫良,四歲的溫良,被他弄丟了。

 

我們在同一個子宮里被孕育出生命,注定一輩子都將斬斷骨頭連著筋的糾纏。

這是一場絕處逢生的尋覓,澆灌出滿滿一腔向死而生的罪孽。

這是狂妄,是悖德,是血脈相連的愛。

——是你我此生的妄咎。

 

分享:

溫讓十二歲那年在書局弄丟了年僅四歲的溫良,他的人生從那一刻開始就背負著擺脫不了的罪孽,縱使幾年過後家庭表面上看起來已是風平浪靜,但溫良的走失就像是個永難癒合的傷口折磨著這個家裡的每一個人。溫讓像個正常人一樣的生活與工作,但相熟的朋友們都知道他其實就是個行屍走肉,活的冷淡,對生活也沒有期望,唯一堅持的信仰就是十七年來不曾放棄尋找溫良的下落。某天他在朋友的店裡看到了沈既拾,本以為只是一夜情卻沒想到兩人意外的合拍又有種熟稔的感覺,故事說到這大家應該也都知道了沈既拾的真實身分吧,就在兩人成為情侶之後,事實的真相爆發了,毀天滅地的情緒衝擊著故事裡的每一個人,溫良與沈既拾,到底該存在的是誰?

 

作者的口氣是我喜歡的,偏現實向的寫法,情感與高潮的部分表現非常好,看起來還滿過癮的,但是,我有點難以理解溫讓對於沈既拾的感情,又或者該說是對溫良的感情,最大的爭議點應該是溫讓在性愛過程中對於"哥哥"這個稱謂有著無法抗拒的癡迷,他能因為這個稱謂而達到高潮,我想不通的是為什麼會這樣? 溫良失蹤的時候只有四歲,所以溫讓對溫良最初始的感情應該就是純粹的兄弟之情,我試著解讀或許是因為這十七年的負罪感只有在他聽到"哥哥"這個稱謂時能暫時得到安慰,而又恰巧沈既拾的模樣完美的貼近了他想像中成年的溫良,但這似乎無法妥貼的解釋溫讓的前男友也知道"哥哥"這個稱謂的確會讓溫讓感到興奮@@,看過書的同學不妨分享看看妳們對於這個部分是怎麼樣的解讀,我之所以對於這個"點"有點執著的原因在於這篇文整體來說都表現得很不錯,但就是這個"點"沒理通讓我很難給予更好的評價,也是因為這個"點"讓我對前半段的劇情有點難以融入,一邊看著溫讓的愧疚,一邊看著他對沈既拾的心動,還要再看著他在與沈既拾溫存的時候會想起溫良,沈既拾還願意配合的在過程中叫他哥哥,實在有點難以理解啊@@,後半段真相爆發的時候有虐到,主要著重在溫讓的心理活動與溫家對於兩個孩子逆倫的糾結,真的會給人一種溫讓再這樣下去是不是就要去自殺了結自己的沉重感,說不上收尾算不算倉促,但真要再多寫一點恐怕會更顯累贅。

 

話說我覺得有一個部分處理得很好,就是沈既拾對溫讓的感情,溫讓的矛盾在於"溫良是他的弟弟",而"沈既拾是他的愛人",衝突又有違倫常的角色,但是沈既拾在這個部分的矛盾顯然沒有這麼強烈,他已經忘記了小時候的事情了,所以溫讓在他心中就是愛人,他也不想因為回到溫家就承認溫讓是他的哥哥,雖然是鴕鳥心態但我個人還滿喜歡這樣的處理方式,如果雙方都處於像溫讓這樣的糾結狀態中,那就真的太痛苦了。 

 

他掃視著自己的屋子,這裡的每一件擺設,這麼多年來都沒有移動過地方。

小時候他帶著溫良在冰箱上貼的卡通貼畫兒還在。

冰箱的年齡比他還要大,基本就快報廢。

笨重的大塊頭電視機,在現在早就算過時了,電視機旁很有年代感的紅色電話機,也早就因為改了線路,不會再響起。

每一樣物件兒都維持著十七年前的樣子,老房子就像位沈默寡言,又安寧慈祥的老年人,安靜守著他度過六千多個日夜,他不能於人前顯露的傷心欲絕、撕心裂肺,都在這老房子里肆無忌憚地揮灑。

守著老房子,是溫讓給自己和溫良,最後的依託。

**

明明是同一個人,卻分出了兩個名字,溫良是他的弟弟,沈既拾是他的什麼?

兩個名字的交替,變換的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身份和關係,弟弟與男友、至親與愛人,荒唐到了極點,無力到了極點,他和自己的弟弟發生了關係,倫理與感情交疊成一簇混亂的荊棘捆著他,張牙舞爪,肆意生長,簡直要逼得他發瘋。

**

他想,眼前這個男人,他找了弟弟十七年,在第十八個年頭開啓的時候,他終於摸到了贖罪的一縷希望,一夕之間他什麼都有了,一夕之間又全都沒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riebub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